中华传统武术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,被一代代华夏子孙继承和发扬。笔者作为一名习练多年的传统武术爱好者、也是程式八卦掌和宋氏形意拳的传人。从一九九八年被聘任为小学武术指导教师至今,亦有十多年的光景。通过这些年的习练、授课、育人,自己在受益匪浅的同时,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。传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,使得更多的青少年发自内心地喜爱形意拳,把形意之武学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,也成为了我一生的追求与愿望。在此,本人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
心得,能与大家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探讨。
—、武术要从娃娃抓起
在党和国家大力提倡“全民健身”的同时,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与素质教育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我们不禁开始担忧孩子们的健康问题,尤其是那些日益涌现的“小胖子”、“小豆芽”们。作为一名武术指导老师,我非常希望可以借助校园这一平台,来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精神。练武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,更能培养孩子们不怕吃苦,勇敢顽强的意志品格。中华武术要想发展壮大,必须要后继有人,需要青少年他们这一代更加热情地投入和参与其中。“少年强则国强”,武术要从娃娃抓起! 二、青少年该怎样习练形意拳
经常会有人质疑,形意拳是否适合少儿习练?笔者自一九九八年以来教的学生均为六岁到十六七岁之间的孩子,很多孩子从小学开始练习,一直坚持到中学,乃至于大学,而且成绩非常优异。由此可见,只要在训练方法上得当、适度,是可以让孩子们接受形意拳,喜欢形意拳,热爱形意拳的。当然在对少儿的教授方法上是有异于成年人的训练方式,需要因材施教。由于少儿的骨骼没有发展完善,少儿的肌肉柔软,肌纤维细,但肌力差,易疲劳。因此要跟据少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,随时调整教学方法。比如在进行桩功练习时,就应该数量少一些,时间短些,姿式稍高一些,次数可以多一些。这些方法有利于恢复体力,不会造成过度的疲劳。也有人担心少儿站三体式桩功会影响身高,实则不然。适当的数量和强度的训练,能使肌纤维变粗,增强其力量,提高下肢的稳固性。更能刺激骨骼,增强代谢,促进生长。
完成每一个武术动作都需要有较好的柔韧性,舒展大方的动作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,而少儿时期正是发展柔韧性练习韧带伸拉的最佳阶段。比如形意拳里面的燕形、龙形、鸡形等,有着相对比较多的起伏,、跳跃和灵活性比较强的动作技巧。这就需要老师采取合理的训练手段,动静结合,循序渐进,逐步让孩子们掌握这些动作的节奏与特点。由于少儿年龄小,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性,在教学中应注重多示范,先从分解动作入手,然后组合完整。让学生便于摸仿其行,语言强调形象化,把形意拳的演练技巧与动作要领有机结合起来,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对武术的兴趣。
三、普及形意拳的文化内涵与精神
在教学生练习形意拳动作的同时,要时常灌输形意拳的用法、打法及其内在气势,像虎形之威猛、猴形之灵巧、鹰形之捉拿之技、蛇形的拨草之精。这些象形动作及其精神要领,要通过简练的语言,表达要形象,讲清动作要领,动作的重点和难点。主次分明,由浅入深,突出重点,使学生一听就懂,一学就会。要让孩子们去理解、去摸仿,在演练中做到“动则有法,静则有势”,要有精神,有气势,不呆板,练习敏捷,潇洒,要把内在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来,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大的讲解效果。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,培养他们有防身自卫的意识。
传统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,而形意拳是非常优秀的传统内家拳之一,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。形意拳以其发力独特,刚柔相济,动静结合,内外兼修的独特魅力,而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眯。要想发扬光大,后继有人,就需要从少儿开始普及、发展,让形意拳在青少年心中生根、发芽。作为一名武术教师,需要认真地思考,不断地摸索,把武术教学领悟与实践相结合,以武育人,以武激智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同时,需要师生共同努力,相互交流,更新观念,逐步提升教学的质量。练拳修心,尚武崇德。希望大家能够在有生之年,为弘扬和发展传统武术事业,尽自己的一份力量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