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今,有些练习太极拳术几十年,自认为拳法较好的人,总试图利用一些表演比赛拿到金牌银牌聊以自慰或在人前卖弄一番,夸大其艺。但现实中多数人却是弄巧成拙,所获得奖牌荣誉与真打实斗相比苍白无力,练而无用,只有败北的尴尬场面,令人汗颜。
笔者有位武友,在国内些表演及正规比赛中成绩卓著,曾取得多枚奖牌,但缺乏实战经验,较技时战绩败多胜少。他与笔者交谈时说,如果他的情况对学练太极拳的人有改进和借鉴作用,愿解剖自己。
武友先后拜在三位太极拳名师门下,并历访名家,从1981年开始至今二十余年苦练不辍,他拳架规范、套路娴熟,并多有心得,在同门师兄弟中是位佼佼者,在当地很有影响,是位“名师”。但谈起拳术实战时他却很惭愧,所会的功夫,在推手时还能发挥作用,散打时则自感踢、打、摔、拿无法施展.太极拳的因势利导、引进落空、避实击虚、震弹发力、一弹而起、伤筋挫骨、犯者立仆、出奇制胜等等技巧更淡不上,师傅所授的手、跟、身、法、步的套路招势在实战巾无用武之地,如同摆设。据说此现象并非个别,不少太极拳爱好者或功夫很好的练家都会碰到类似的问题,这就需要问一问自己或朋友为什么会这样。
反思------多年来,武友在太极拳学习方法上所接受的是以套路为主的训练方法,是一种典型的架势传授,从单势到整个套路学习基本上是手的角度、身躯的高低、眼的方的方向、左腿儿分劲、右腿几分力等等的零件式训练。这种训练要求严格、丝毫不能差,使学练者认为太极拳难学、难练。往往自己练习几十年的套路给师傅演练看,不是手高了,就是角度转大了,还是毛病百出。应该指出社会上一些人练习拳术是学改、改了练、练了改,但在师傅面前演练拳架时还是永远练不对、做不准确,这是普通现象。因此学生也养成丁一切围绕套路练习,“死练拳、练死拳”的现实处处可见。学拳者把精力用在练好套路、拳架卜,但却无心、尤精力探讨实战技艺,严重忽略了太极拳的实用本质,在与人交手、真打实斗时才就会尝到苦头。
死记硬练已成为太极拳运动发展的一大障碍。因学拳架、定拳架、练拳架、改拳架占去太多时间,实不可取。俗话说:“规矩尽而变化生”。孙、杨、吴、武等式太极拳虽出自陈式太极拳,但均自成一体,其招同名但其势变化大,向实战效果则丰相同,能发对方于丈外。笔者认为,拳势只要不违背拳理,套路熟练后,就不应在架势的高低、手的角度、步子的大小等等方而去纠缠。因实战时对方是运动的,出手或起脚、身材高低和步子大小是因人而异的,只用同定的一成不变的动作去应对千变万化的局面是难以取胜的。拳架熟练后耍多注重内里修炼,拳谚曰“不在架势,在气势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
反思二练拳者缺乏实战意识,虽然下功苦练,招势熟练.掌握了太极拳的一些规律和推手知识,实战时却不能学以致用。主要原因:
一 、拳师授徒过于机械,只讲套路和推手知识,不言散打。师傅即使传授拳的技击作用也只是“专门”挑几个动作检验学生,或设一些小“圈套”等着学生去钻。有的师傅教导学生使用招势时,师傅已开始动作了,先学生一步,故而能化掉来力,能把学生发出去使白已的功夫显得很神奇。当学生冷静下来回头一看,却发现自己原来是中了师傅的“计谋”、虽然自已被化掉、反弹出去,却是师傅的意识指导学生发放,而不是师傅随心所欲、随人变化而技击的,也不是学生突然袭击。这种技击均有主观性,所以,此种训练方法实质上并无实际意义。
二、过于相信“拳打万遍.神灵自现”的说法。师傅说“东西都在拳架里”,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,但如果学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,只是一味苦练而不去深研其实质,则是贻害无穷。拳架的练习,必须是在明白招一势的关系及其作用后才去苦练的,作用不明是练盲拳。正所谓“梦想历年,谈话终生,一旦交手,两手净空”。但也有个别学生有悟性,路子也很正,只是一说练拳便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,甚至一曝十寒,这种练法同样难以成功。
三、有自满思想有的人只会套路练习和推手知识就妄称自己已得法,不能正确领会拳架、推手与散打三者之间的关系,与人交手时较劲用力,背离拳理,难出功夫。套路的锻炼需活学活用,势势明白,招招清楚,要符合“练拳时无人当有人”,与人空手时“有人当无人”的实战要求。只有这样长期演练下去,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。
反思三名家箴言无所不及.如不深研其精华,负笈从拳,便很难正确理解太极拳的奥妙。假如仅从拳论拳经的字面去理解,以字解字,认识肤浅,甚至还有可能会曲解拳论拳经的本义。当今之世,拳家著书立说已成时尚,个别著作者的理论标新立异,夸夸其谈到把原本很简单的道理说得既复杂又神奇,一旦被深究其理竟然会前后相矛盾;也有的名家过于保守,把一个完整的理论说一半留一半,如同一台运转的机器,师傅只给徒弟讲解机器的零部件,而不说它的工作运行原理,使听者茫茫然不明其理,更让学习者感到无所适从。这也如同盲人摸象一般,摸着鼻子就说象是妊的,摸着腿就说象是圆的,习者终难融会贯通。
古今拳论之多可用车载斗量。学者要窥全豹,必皓首穷经。然而,终因拳论学说精华与糟粕混杂,如不理解其实质,极易误入歧途。所以,学者必须善于在实战中去除糟粕,明辨真伪,不断进行揣摩和反思,善于总结经验,学会用新的认识对照自己所学所练进行检验,并能从中得到提高。
当今一些太极拳练习者演练拳架规范,行云流水、阴阳兼备、开合有致、刚柔相济、完整无缺,推起手来能攻善守,甚至还会发人丈外,但散打时其拳架如同摆设,学而无用的现象较为普遍。为使广大学拳者少走弯路,避免出现那种重套路轻实用的锻炼效果,笔者希望有志于弘扬和光大太极拳的朋友们,要敢于抛开门户之见,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,把那些“秘传”和“秘诀”奉献于世,真正做到门广之间可以取长补短,能够互相借鉴学习,以达到共同进步和推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向更高境界发展的目的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