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1921年入私塾学堂,因少好拳技,1922年9岁时拜认芦台镇形意拳大师傅长荣先生为师,1933年奉师命,去董庄村代师授徒,从此走上了教拳之路,先生出游后,除在家与同堂傅少侠,孟广奇,王乃发,崔占元、哈恩顺、张福元、诸兄自修外,还登门求教外地形意拳名家。广交挚友获益非浅。日月穿梭,夫已古稀之年,但身体颇健,功力尚存,每日编写武术资料,早晚教拳自娱自乐,此乃吾习武之结果矣,静坐深思,余随先生学艺数十载,亲临教诲,恩师的音容笑貌,仿佛就在昨天。1932年,吾蒙先师垂爱,搬到芦台国术馆居住,与先生食同桌,寝同榻,其意不在侍奉师尊,实则固本求元,求取形意拳术之内功也,先生教拳纲目清晰,因人施教,多鼓励从学者勤思、苦练、古人云,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怠,吾一生以此为座右铭勤思、苦练、两者兼顾。方可在武术上登堂入室,先生一生以研习形意拳为主,深得拳之精髓,但不反对外门的拳技,一经先生过目,即融入本门研习系列,先生功夫精一,博彩众长。先生精于武术,也喜爱金石书法,在授拳时,常旁正博引。耐人寻味,特别是说到武术和书法一节时,尤为精辟,练武和写字一样,先描红。在从描红中脱出来,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的字才有韵味。练形意拳也是这样,要在形似中求神似,做到意领身随,内外相和,内开之时外也开,内合之际外也合,刚柔相济,全身意在神,而不在力,在力则拙,也不在气,在气则滞,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拳势的神气上,神气宜鼓荡,谱云,神能役气,气能使力,气催力到,气依神行,此乃神韵也,先生习武几十载,,始终把技击贯穿始终,教拳也然,但只阐述原理,讲法则,领到即止,先生在总结习练形意拳体会时说,懂劲懂法为上乘,劲无抖绝,龟尾不明,三节不随,全身没有撑拉之劲,重心不中,腰腿不知换劲。无,裹、践。钻、之形。无法做到手快打手慢,靠身进打,粘实展放等技法,也是狂然。忆昔先生遍走神州大地,切磋技艺,集各门派之长,择精取华,并设馆教徒。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武术人才,桃李满天下,先生爱国图强,倡导在芦台各中小学校增设武术课程,教育学生健身为国,并亲自戳败日寇向我中华武术挑衅,以壮国威,先生言传身教,身体力行,参加义演,救灾助贫,济困扶危,先生不以功深自居,偶有一试者,总是点到为止,因此颇受同道赞誉。惜哉,吾辈有愧对先生之处,唯恩师所受之拳术不敢遗忘,编著成谱,经傅少侠,孟广琦,王青山。周赡,王克发。诸公校正后,供后秀参考。甲戌年寒冬杨义清82岁,序于芦台东大营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