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要打印的文件是:督脉任脉之谈

督脉任脉之谈

作者:傅占民    转贴自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6369


督脉,任脉之谈

傅占民

督脉乃阳脉之海,是人体后背的尾椎底部开始,沿会阴,命门,脊椎而上,过玉枕后上去,沿头部正中线,经头顶、额部、鼻部、上唇,称为督脉。任脉乃阴脉之海,是由人体内会阴穴开始,经肚脐处,上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,到达咽喉部(天突穴),再上行到达下唇内,(承浆穴),称为任脉。任脉属阴脉在前,督脉属阳脉在后。这两脉之中分别都有三关,即道家所讲的前三关与后三关。在任脉的前三关是:下丹田,膻中穴,下丹田。在督脉的后三关是:尾闾穴,夹脊穴,玉枕穴。以上称为任督二脉。其他横于腰际的带脉,还有冲脉,再加上阳跷脉,阴跷脉,阳维脉,阴维脉。统称奇经八脉。 
 
为何人体是一样,道家与佛家,武术家对人体经脉称谓却不同?其实在道家的道书中,他们把人体经脉与气脉的种种变化,统统都用隐语,术语。关于隐语及术语的意思,在古时是秘不外传。比如,道书中的:“左青龙,右白虎”。就是佛门密宗的左右脉。“前朱雀,后玄武”指的是人体经脉学的任脉与督脉。“大周天”是指气通左右二脉。“河车运转任督二脉”就是小周天。虽说佛家与道家经脉学称谓不同,各有千秋。但站在经脉学的立场来讲,实际是殊途同归。 
 
打通经脉的方法可分两种:一是意念引导(意念周天法)聚养真气来打通经脉,但必须要有明师在旁指教方可,这对于练功的大众来讲不现实。二是不引导。作为我们习武者在没有明师指导下还是采用不引导(经络周天法)只要习练者一心一意把意念放在呼吸上,达到“、静”的境界,静极生动。体内气机开始启动而产生“真气”流动,但习练者切记不要理会这真气的动向,顺其自然,更不可去导引它,否则影响练功的效果。 
 
密宗气脉学以三脉七轮为主,所谓三脉是指左脉,中脉,右脉。但以中脉为主,中脉的位置以男子而言,是由海底“会阴穴”一直上贯头顶,这条脉络即是中脉。在中脉的左边,由左睾丸上去,紧挨中脉至头的顶部,这条脉络即是左脉。在中脉的右边,由右睾丸上去,紧挨中脉至头的顶部,这条脉络即是右脉。这三条脉络合称三脉。 
  
至于七轮名称是:梵穴轮,顶轮,眉间轮,喉轮,心轮,脐轮,海底轮。它们并非真有七个轮盘,而是部位的代号,分别分布于头顶发际以上四指{梵轮},头顶中央部位{顶轮},鼻子以上两眉中间{眉间轮},喉头部位{喉轮},心口部位{心轮},肚脐部位{脐轮},会阴部位{海底轮}。综合以上共称三脉七轮。 
气通督脉 
  
当习练达到了基本上可以把心念拴在呼吸上,(这个境界很难达到)其他妄念也基本降服,这时的大脑中非常静,这时我们就到了虚无静定的功态境界,元精就会发动,产生真气,继而习练者会觉察到在自个肚脐下小腹部(下丹田)会有一股时热,时胀的气流,有跳动感。此时真气起于下丹田经会阴,命门,循后背脊柱向上,过玉枕,经脑颠顶部沿头额而下行至鼻柱,行到达下唇内修习者切勿惊恐,这是气通督脉的象征。 
对任脉的认识 

任脉包括了五脏六腑,它的中心在人体的中宫,在医学上也称中宫,主要器官就是胃脘,即是胃部。按阴阳八卦的理念,它是五行{金木水火土}的“土府”。所谓“四象五行皆籍土,九宫八卦不离壬”。就是这理论的依据暂且不谈,但脾胃对人体的健康长寿,至关重要,无论大小疾病发生,第一警告就是胃口不开,食欲发生问题。这是任何人都体会过的。 
  
打通任脉是在打通督脉之后,如果任脉打通,中脉也就通了。无论道教,还有别的宗派,有句常言“一脉通而百脉通”。即是指任脉而言。任脉一通,紧接而来便是轻安现象,也就是能够入定的前奏。之后才能“炼精化气,炼气化神”。人体的巨大能量便会显现出来。所以,无论修习任何功法,都不能心急,况且很多的修气功,修气脉,修功夫者。都拿着些皮毛再练,整个修气脉的系统还没搞清楚,甭说开发自身潜能,就健康而言,都会有问题。

另外,在气通任督脉的二脉过程中,习练者身体的强弱也会出现不同的征兆,也就是中医与道家说的“气冲病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