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要打印的文件是:怎么拜民间老师和馆校老师

怎么拜民间老师和馆校老师

作者:宽容    转贴自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4511


学习武术不可不拜师。这是中国武术的传承现状决定的。 可是,不少武术爱好者反映:为求真功实技,花费了大量的财力、精力,跑了不少大小武术馆校,访问了不少据说有名的武功大师,甚至按照他们各地、各自的要求,递了拜师帖、行了拜师礼,大多仍以失望而告终,大有上当受骗的感觉。好心的武功热爱者为什么会落到如此下场?究其原因,那就是他们是拜师的外行,让社会上的钓名沽誉者、走江湖行骗者、滥竽充数的大师们的花言巧语或美丽的外衣给迷惑了,所以从你投帖拜师学武之时起,就注定了失望和上当受骗的结果。
    
如此看来,拜师无门了?不,拜师学武不是无规可循的。概而言之,学习中国传统武术,不可不拜师,但是拜师还是要讲方法。
  
 要拜师就拜师。
    
唐朝著名散文大家韩愈在《师说》一文中写道:师者,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。就是说老师的职责,就是引导学生明白道理,传授一些知识、技能或谋生本领,帮助学生解除疑问和迷惑,促进学生在多方面健康成长。
    “
师的基本标准我认为有三条:一是有系统的武功门派传承体系(说得出、说得好);二是有独到的武功技术内容(练得出、练得好);三是有不卑不亢的人格魅力(师德好、素质高)。要说明的是,师可以成为师;但师未必都是某一功门派的师。现实生活中,面对传统武术,师可以实事求是,师因为名气的影响,就不一定都讲的是实话,或者师不一定都能说出某一武功门派的真实内容。所以,拜师要以师为准。当然,所拜之师,既是师又是师,那是最大的幸运了。
    
 要拜师学武先要观察老师。
  
现在用五个方法来帮助武术爱好着分辨优劣与真假,仅供参考。
    
一:比较识真伪。即:从广告中的馆校名称与所列举的教学内容上识辨真伪。
现在不少武术馆校,为了蒙蔽初学武者,从馆校名称或广告上做文章。有时把江湖上打把式卖艺和魔术上的东西来欺骗武术爱好者,使好多喜欢来学习内家拳者可花了好大的经历,没有学到内家拳的真谛,学到最后是上当。    

二:玄乎的武功多数有假。有些馆校利用人们崇尚高乘武功的心理,利用电影和电视中出现的武功画面在广告里宣扬,七天可以气灌全身.棍打动,半月后发内功可以击人倒地,,这全是痴人说梦,大言不惭。
    
三:试试身手可以试出真假,如果你有点武功基础,你可大胆地与他试手;摸手就有感觉,如果你是初学者或武功崇拜者,摸不出对方深浅,你可请一位身材高大者,不管会不会武功,大胆提出与他试手。出来的大师、名师、传人多数不敢应战。他会找许多理由搪塞,诸如:以我的身份,怎能随便与你们无名小辈交手……用类似这样的话,虚张声势,实在不行,他就会找理由溜走。
    
四:如果你到馆校,单看照片、看奖杯实在没有多大的用。现代特技太多,一人从一米高处腾空跳下,摄影者从一米以下的地上向空中拍摄,即可得到一张腾身丈高,飞身上房的绝世轻功照片;再者好多各式各样的比赛奖杯和证书全可以用钱买来的。要多看,要知道,虚假的东西,多数是经不起的。
    
五:听中辨优劣。到一处馆校,你会听到许多该馆校的丰功伟绩。你要学会避实问虚,比如:问他内家拳的基本拳理、内家拳的几种门派基本知识,该馆校的教练是何派,和谁有师承关系,门派传人现在有谁,自己门派是何风格,如不知自己门派传人、和风格,就可初步断定此馆或此人根本没有或根本不懂传统武术,至少也是个糊涂教官。“      

 (二)民间武术的老师
    
对待民间的老师有几种方法    

听。一般想拜师学艺,总先是听人说或者是报刊杂志、互联网上介绍,某某老师武功如何如何,让你心中产生一种仰慕之感;通通电话或见面聊聊,确实感觉不错,又让你产生拜师之情。如果你真的一点武功都不懂,也可请个内行,一起来。听他对 内家拳的的拳理的解说,如果感觉说的不和你自己知道的不一样,或是说的不明白,使你无法理解,象是天书一样,那劝你干脆就另求高明了。一个好的运动员不见得是个好的老师,也许他在那个项目上得过什么好的成绩,可是教学就不见得是个好的教练了。
    
看。看老师亲自演练或展示。最低的标准是自我感觉不错,或听现场的内行观众称赞。因为老师演练的好与坏,才可以知道老师的是否有没有真的功夫,拜一个好的老师,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试,你不可能随意到一个地方和时间,不管三七二十一,就要求与老师试手。民间的老师和馆校的老师是不可以同样看待的,民间的老师是以宏扬门派的精神,大多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,收点费用也是在体现本门派的价值,所以,也要讲策略。你在考察老师,老师同样也在考察你了。可以试探性地搏击一下。中国传统武术是以养生健体为目的,但绝不丢弃武术的本性——防卫技击性。只求养生而不懂应用的内家拳老师,不能称是完整意义上的内家拳老师。
    
如果以上你感觉满意的话,就可拜师学武了。至老师能否收你为徒,恐还要看个人的造化。

对学艺者想拜的老师的人格素养,要做综合认识。一个无才无德的老师,仅仅是在几次比赛中有过几次成绩,披着一件老师的外衣而已,根本不配称其为老师;一个有才无德的老师,又会教出一群社会的渣滓;唯有德才兼备的老师,才是真正可拜的老师